在三国时期,九江被称为江东,这个名称指代的是长江以东的广阔地区。古人习惯将东西方向分为左右,所以这片土地又被称作“江左”。长江中游自金陵(今南京)以上至九江附近一段,呈现出南北走向,这里曾是中原进入吴国的重要渡口,因此“江东”这个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历史上,江东以其繁荣的文化和富裕的经济著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也在不断地演变。在古时候,以中原为中心,将长江以南视为外界之地,便将这一区域称作“外表”,故名之曰“外表”。由于它位于长 江之 东,又因位置特殊,被后世又叫做“内侧”。到了晋朝和南朝时期,更是把这一地域定名为“内侧”。
唐朝开元年间,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一个行政区划——即在这个区域内部成立了一个新的管理机构,即“东道”,专门负责这里的事务。而到了唐朝晚期,他们开始更正式地将这一地区统称为 “内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国时代,由于孙吴政权对这里有着较强的地理控制力,使得整个孙吴统治下的所有领土都被笼统地命名为 “内侧”。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说整个孙吴政权所控制的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被视作是那片广袤而辉煌的 “内侧” 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