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探讨历史古籍《晏子春秋》中讲述的一则故事:齐景公在牛山游玩,北望他的国都而流泪说:“怎能如此顺利地离开这片土地而去呢?”艾孔、梁丘据都跟着哭了。只有晏子笑着旁边,而景公擦干泪水转身对晏子说:“我今日游乐,悲伤之情,与孔与据一起,都跟随我而哭泣,你却独自一人笑,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如果让贤者常守国家,那么太公、桓公就能常守;如果让勇者常守,那么庄公、灵公就能常守。因为君王不断更换和离去的官员,直到你登基为止,因此你得到了这个位置。你因他们轮替而轮替,对于此事感慨并流泪,是不仁。”不仁的君主看到的是一件事,而谄媚的臣子看到的是两件事,这就是我之所以独自偷笑的原因。
齐景公想起他死去的先辈,感到悲痛,从容呼喊:“为何要离开这片广阔的大地而去啊!” 晏子的行为似乎是在讽刺他们,不死才能够享受快乐。实际上,齐景公或许并非真诚地哀悼他的祖先,他更多可能考虑到自己也将面临死亡。
《左传》中有类似的对话,其中景 公问晏子:“从古至今,如果没有死亡,它们会有多么欢快啊?” 晏子回答道:“从古至今,如果没有死亡,现在的人们所享受的快乐,就是古代人的快乐了,但又有什么好处呢?从爽鸠氏开始居住这里,季萴继承下来,有逢伯陵继承下来,然后蒲姑氏继承下来,再然后是太公继承下来。如果没有死亡,那就是爽鸠氏所享受的快乐,而不是君王所期待的事情。”
作为国王,大多数人都是贪生怕死。在天求地求炼丹采药寻找长生之术的小皇帝中很多。这世界上困苦的人,对于死亡往往并不害怕,因为生活过于辛苦,让人渴望解脱,就像有些人盼着早退休一样,有些人却担心退休便改岁数。此刻,一位名叫筱燕秋的著名演员仍执迷于舞台,她曾因把持《奔月》的A角失去了理智,将滚烫开水泼向师傅李雪芬脸上二十年前。当《奔月》复出时筱燕秋再次占领舞台,不容亲传春来戏院。她虽然衣食无忧,却未等投资方潜规则她,便先送上了门。
毕飞宇写道:“如果我还算尊重生活的话,我必须说,在我的身边,在骨头里头,在生活隐蔽处,无论是筱燕秋还是其他女性,他们无所不在。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使她们在努力的时候洋溢出一种无力回天但依然挣扎的情绪。她们那种抑制感,那种痛,那种不甘,都令人心碎。”
单位里有一位女士,她成年后一直未工作,但当领导劝她辞职时,她却说“我犯了什么错误?我还有两年的时间!”当然,并非只限于女人做这样的垂死挣扎,如鲁迅所言,“可惜有一种人,从幼到壮,没有一点奇迹;从壮到老,有点古怪;从老到死,更异想天开,要占尽少年道路吸尽少年空气……”
李国文耄耋之年发出了这样的愤慨:“老,就得承认老,就得服老。人们尊敬你的年齿,你资历,你过去的事业,你好脾气好性格好人缘好风度,不等于尊敬你现在文学状态……明日黄花的事物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今天,就不要既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了。”
“这世界最难看的是那些七八十岁眼睛见女士时迸发出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