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籍《晏子春秋》中,记载了景公在牛山游玩时的感慨,他对着国家城池流泪,感叹自己若能不死便好。艾孔、梁丘等人也跟着哭泣,而晏子却独自笑着。这让景公感到困惑,问晏子为何独自笑。晏子回答说,如果贤者常守国位,那么太公、桓公将永远守护;如果勇者常守,那么庄公、灵公也会如此。景公因为经历了先辈们的生与死,又担心自己未来,也许因此而悲伤。
《左传》中也有类似的情节,齐景公询问晏子,如果没有死亡,这世上的欢乐又是怎样的?晏子回应道,从前人的角度看,现在的快乐就是古代人的快乐,但君王能得到什么呢?从爽鸠氏到季萴,再到逢伯陵和蒲姑氏,每一代都有所继承,最终到了太公。但如果没有死亡,那只是爽鸠氏的快乐,并非君王所追求。
国王往往贪生怕死,不愿意离开权力和荣耀。而普通百姓,对于死亡通常并不恐惧,因为他们已经过度劳累,死亡成为了解脱之路,就像有些人期待早日退休,而有些人则害怕退休,以此来延缓生命。
小说《青衣》中的筱燕秋,就是一个不愿意退出舞台的人物,她因执迷于扮演某角色的角色而失去理智,在剧场上得不到尊重。她的一种韧性,让她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也依旧坚持到底。这样的故事反映出中国女性特有的坚韧精神,以及她们对于努力与挣扎至关重要的心态。
鲁迅曾言,有些人从小就习惯了平庸,从壮年开始变得有点特别,然后到了老年,更是异想天开,要占尽少年时光和空气。而李国文在晚年也表达了他的愤慨,即便有过去的成就,也不应该继续折磨自己和他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看的是那些老先生遇见女士时那种七老八十眼神里的邪光,它代表了一种无奈和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