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为何那么多专家吹得宋朝像三饷加派金银满仓百姓皆富贵

0

明朝末年的三大赋税之称,包括辽饷、剿饷和练饷。其中,辽饷又被称为新饷,始于万历四十六年,以应对辽东军事需求而设立,每亩加征银九厘五毫。崇祯四年其额增至一分二厘,总计六百六十万两,再加上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得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在崇祯十年,由于民变费用增加,又加征“剿饷”,总数达到了两百八十万两,并持续至十三年停止。而在崇祯十一年,由于边境蒙古的入侵和屠城事件,提议征收“练饷”七百三十万两,这些赋税的不断增加激化了社会矛盾,加剧了财政困难,最终成为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兵入关后,大臣多尔衮发布命令,将这些过重的赋税全部蠲免,但实际上这项政策并未严格执行。尽管如此,这段历史还是让人深刻感受到封建社会下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土地兼并问题如何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它们对于国家政治经济命运所扮演的角色。此外,即便是在清朝初期,对农业生产实行了一定的减轻负担措施,如顺治元年的《摄政王令旨》中提出蠲免前朝所有加派赋税,但由于战争开支巨大,实际效果并不显著。这也反映出当时中央政府面临的严峻财政压力以及地方官员私自加派的情况,使得农民仍然承受着沉重的纳税负担直到清末。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