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1611年—1644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生于立春之日,其父为明光宗朱常洛,母刘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崇祯皇帝是明光宗的第五子。在天启二年(1622年)被封为信王,在天启七年(1627年)即位,并改元崇祯。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勤政皇帝之一,但同时也是一个刚愎自用、多疑和专横的君主。
17岁时,朱由检继承了帝国宝座,他在位期间努力改革,但因内忧外患,最终导致了明朝灭亡。崇祯皇帝死后,被南京方面尊称“思宗”,而清朝则尊称他为“怀宗”。
在他的统治中,国内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如大饥荒,这些灾难加剧了民众对政府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促进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外部威胁如后金(清朝)的不断侵扰,也使得崇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管如此,朱由检仍然竭尽全力,以节俭勤勉来治理国家。但他的专横独断和杀戮抗清英雄袁崇焕等人的行为最终导致了朝廷内部的人心涣散,最终引来了灭亡。1644年三月,由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