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期的大臣。他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主张收回司礼监之权,以此作为对幼主的保护。但与张居正意见不合,被冯保等人的谗言所误,被勒令致仕。在万历六年的家中病逝后,其事迹被赠复原官,并著有《高文襄公集》。
人物生平
高拱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亲高尚贤曾是进士,并在山东按察司提学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职位上工作至光禄寺少卿。此外,他还曾经历了十三年的科举道路才考取进士,并选为庶吉士。在翰林编修和翰林侍读期间,他深受皇太子的器重,在裕王府担任讲官,与裕王建立了深厚的人际关系。
当时内阁首辅严嵩和次辅徐阶之间存在着权力斗争,而高拱则在这场斗争中保持了一种独立的态度,不轻易卷入他们的矛盾之中。他甚至用诗句调侃严嵩,使得严嵩并未因此生气,这反映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拱逐渐成为朝中的重要人物。当他再次出任首辅时,他与张居正合作处理国政,对解决边疆问题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他不仅促成了俺答汗封贡互市,还通过其他措施加强了边防建设,使得西北边境长期保持安定无扰。
然而,由于内部派系斗争以及对他政策的一些批评,最终导致他被迫退休。在他的晚期,他虽然不能继续参与国家大计,但他的影响力仍然深远,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复杂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