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
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被勒令致仕。
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人物生平
仕官历程
高拱祖籍在河南新郑,他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亲、高尚贤,是一名进士,并曾担任过山东按察司提学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职务,最终成为光禄寺少卿。他在科举道路上经历了十三年的磨难,最终考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在翰林编修和翰林侍读期间,他深受裕王朱载垕的赏识,被选为裕王府的讲官,并逐渐成为裕王的心腹之臣。
重为首辅
当时的内阁首辅严嵩和次輔徐階正互相倾轧,而高拱泰然往返于二人之间,不见得厚薄。他甚至以韩愈“大鸡昂然来,小鸡悚而待”诗句调侃严嵩的傲态,而严嵩竟不仅不怪罪反而破颜笑对。在严嵩、徐階相與推薦下,他迁為翰林侍講學士。此後他在裕王府度過九個春秋,在此期間他與裕王建立了深厚的人物關係,並對於國政有所建議,但由於他的清廉和卓越能力,使得他成為了一位可信賴的人物。
政绩斐然
隆慶二載(1568 年),當時內閣中的張居正與太監李芳合謀奏請復起高拱,這是因為張居正認為需要一個能夠支持自己政策的人才。而這一次復職後,有人預言說:“天子疾病必死”,但最終卻被證實並非如此。在此期間,由於他的政治才能以及對國家忠誠,使得他成為了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並且影響了很多人的命運及歷史發展。他成功地結束了長達200多年的邊境戰爭,以及恢復了中國與蒙古部落間的一段友好的貿易關係,這些都是一般民眾非常難以想像的事情。在他的領導下,大幅度地增加兵力和武器裝備,並加強邊防,以保護國家安全。此外,他還專注於改善農業生產力並推廣教育改革,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