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是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期的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出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主张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划,但遭冯保进谗太后责其专恣,被勒令致仕。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赠复原官。
高拱祖籍在新郑,他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亲高尚贤曾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他自幼受严格的家教,“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他苦钻学问,在科举道路上蹉跎了十三个年的时间,最终考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
在裕王府邸度过九个春秋期间,他担任翰林编修和翰林侍读,一直保持着与裕王深厚的关系。在这段时间里,他也成为严嵩和徐阶之间调解人的角色,因为两者都器重他而避让几分。
随着景王薨去,他被提升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在这个位置上,他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不仅处理好了一系列边疆事务,还促成了俺答汗的归附,从而结束了近二百年的兵戈相加局面。
然而,由于内部斗争和外界压力,最终他还是被迫辞职。但他的政治理念和政策成果得到了朱载垕的认可,并且影响了后来的朝政。此外,他还在南方两广、云贵边事上有所建树,为维护国家安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