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被勒令致仕。
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其次年的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人物生平
仕官历程
高拱祖籍在新郑,他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亲、高尚贤,在正德十二年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进士资格,并曾担任山东按察司提学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职务,最终升至光禄寺少卿一职。
他本人生于正德七年的十二月十三日,从小接受严格的家教,“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稍长之后,他便开始攻读经义,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毅力。他十七岁那一年,以“礼经”魁选乡试,一直到考取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这个过程持续了十三个漫长而艰难的 年头。
嘉靖二十一年授翰林编修九载考满,再升翰林侍读。在此期间,他被裕王朱载垕招入府当讲解者,不仅教授经典知识,更深刻影响了裕王的人格塑造和政治理念。这段关系不仅让他的同僚和上级对他刮目相看,而且奠定了他在未来的政治生涯中的重要基础。
重为首辅
嘉靖四十四年度,由徐阶推荐,被授予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当时内阁首辅严嵩、次辅徐阶之间互相倾轧,而高拱泰然处置二人间的矛盾,为两人的关系带来了缓解。此外,他还利用诗歌调侃严嵩,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政绩斐然
隆庆二年代起,又因胡应嘉欧阳一敬等人的反对而遭退职,但随着张居正支持下再度回归内阁,并且迅速恢复其前所持有的权力和地位。在他的努力下,无数议题都得到有效处理,有些甚至是其他大臣无法达成的事情,如边境问题上的解决以及蒙古部落酋长俺答汗的问题,都由他通过周密布置和慎重决策来解决,让边疆地区得到了安宁,同时也促使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此外,在云贵边疆及广西古田壮族叛乱问题上也表现出了卓越能力,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之一。而他的这些成就,也使得许多历史学者将他视为一种典范性的人物形象,即那种能够在政治斗争激烈的情况下保持清醒头脑并坚守道德标准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