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之后,明朝的官员面临着选择:是投靠李自成的农民军,还是与皇帝一起殉国?然而,大多数官员选择了前者,只有二十八人选择了后者。这些忠于明朝至死的人中,有文臣二十一人、勋戚七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范景文,他曾经担任工部尚书和东阁大学士,但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他拒绝了侍从的劝说,决定同样殉国。他写下遗书,并在破庙中寻找古井而死。
除了范景文,还有其他几位官员也选择了殉国,其中包括倪元璐、李邦华、施邦曜等人。李邦华曾劝说崇祯帝南迁,但当城陷之际,他却走进文天祥的祠庙,从容自缢而死,而给事中光时亨却毫无廉耻地投降。
勋戚方面,也只有七个人选择了同行,他们是襄城伯李国桢、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固等人。新乐侯刘文炳是崇祯帝表兄弟,在危急之时他哭道:“身为戚臣,义不受辱,不可不与国同难”。城陷后,他带领家丁跳井自尽,而自己则点燃宅邸并投火焰之中。
《明史》对这些人的行为做出了高度评价,将他们视为“树义烈于千秋”,他们的名字与日月争光。这段历史虽然充满哀愁,却也展现了一些人的忠诚和勇气,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甚至王室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