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他生于1040年左右逝于1112年左右。其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被后世称为“二晏”。他不受世俗约束,高傲自持,不慕权贵,不借助家门故吏谋取功名,因而仕途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小吏。
他的主要著作是《小山词》,在《全宋词》中收有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在北宋中期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将晏殊和柳永的特点融合,使得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他的作品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如《临江仙》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被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评为“词情婉丽”;至于同篇中的“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即使理学家程颐听了,也只能笑着说:“鬼语也!”
他对待生活态度孤芳自洁,对权贵不屑一顾,这种高傲固执的个性,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高度评价。在某些作品中,他表现出了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情感和态度,这也是他独特性的体现。
总体来说,《小山词》的创作力与影响力,是北宋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将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为文人的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