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荀慧生于毅王佩瑜唱京剧于自然之声中绽放

0

我,荀慧生,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一片自然的绿意中,我于毅与王佩瑜相结合,唱出了那独特的京剧旋律。我的名字,原为词,又称秉彝、秉超,以字慧生自号,艺名白牡丹。在河北省东光县(今阜城县)的一个手工业之家里,我诞生于一个贫穷但充满希望的家庭。1907年随父母来到天津谋生,但父亲将我和兄长慧荣卖给了一位小桃红梆子戏班学戏。我被迫成为了一名私房徒弟,在那里吃尽苦头,却依然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每天练功。

夏日穿棉袄冬日单衣头顶大碗足履冰水点香火头练转眼珠,每日如是,每年如此,不懈地锻炼着自己的技艺。1909年,我以白牡丹艺名随师常在冀中、冀东农村市镇唱庙会野台子戏,并于1910年随师进京加入庆寿和义顺和鸿顺和天庆和等梆子班。在那里,我结识了多位戏曲大家,与他们合作演出,如《家庭》、《黑奴恨》等。

1918年,与刘鸿升、侯喜瑞、梅兰芳、程继先开始合作,我们共同演出了《胭脂虎》、《霓虹关》,并拜入王瑶卿门下学习正工青衣。那一年杨小楼应邀上海天蟾舞台公演,他请我担任刀马旦,这次公演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三小一白”。我的表演风格生动活泼,让观众耳目一新,被赞誉满春申。

后来,我又与周信芳、高凤卿等人合作, 演出《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杨乃武与小白菜》,名声大噪。我喜欢作画,并正式拜吴昌硕为师,同时向齐白石、陈半丁等人求教,使我的艺术生活更加丰富,也提高了艺术素养。

1927年的北京报界举办京剧旦行评选时,与梅兰芳、尚明珠一起被誉为四大名旦,这标志着我走向成熟也得到社会肯定。我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实践探索,最终独立成班,有过百余出剧目,其中包括《红娘》、《红楼二尤》及其他经典作品。

在唱腔方面,我大胆破除传统局限,从生活出发,从人物感情心境出发,使得字正腔圆,腔随情出令人着迷。而在念白方面,则注重吐字清晰声情并貌,用上滑下滑装饰音使其俏丽轻盈谐趣别致具有特殊韵味。此外,在表演方面强调塑造人物,不受行当限制根据需要突破,使得许多少女形象具有大众化生命化特点娇雅妩媚清秀俊美风格各异。

建国后,我遵循周总理指示,为京剧改革做出了大量工作,并获得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艺术家表演奖。我曾历任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梆子剧院院长河北省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位。至今收徒无数,其中有吴纪敏金淑华李薇华荀令莱宋德珠毛世来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吴素秋赵燕侠、小王玉荣张正芳尚明珠厉慧敏陆正梅宋长荣李妙春等人,他们是我亲授或指导过的一部分学生。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