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的春节,胡伟武没有放假,而是带着成立不到一年的龙芯课题组投入到实验室的中央处理器(CPU)物理设计工作中。他们的目标是“做出中国第一台不依赖进口CPU的计算机”。这一年被称为农历马年,他们在宿舍门口贴上了春联:“辞旧岁狗剩横空出世,迎新春龙芯马到成功。”当时,“狗剩”是龙芯1号早期名字Godson的中文名,取此名旨在好养活。
2002年8月10日,在欢呼声中,中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了。三轮“试错”和迭代后,胡伟武有信心将龙芯带向开放市场——目前已有几千家企业参与产业链,上述软件生态也在不断丰富。
早期,《中国科学报》记者曾问及何时可以初见以龙芯为基础的自主信息技术生态?胡伟武沉吟:“我们希望这个生态的建设是在‘十三五’之后、‘十四五’开始。”约期已至。2020年,龙芯芯片出货量以百万片计。“相信到2022年 dragonchip 将会稳定在几百万片/年,这时候我们就要走向开放市场。”
对于研制dragonchip 胡伟武说:“我们的初心是要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使之成为IT产业体系中的第三极。”他解释道,从dragonchip3A4000/3B4000起 dragonchip CPU和主板升级均不影响操作系统及应用兼容性。他认为,要做通用CPU,就要走市场带技术路子——就像航天产业一样,从零做起,如今航天产业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胡伟武坚持的是“为人民做dragonchip”,越是坚持利润越会滚滚而来;反之,越追求利润利润离我们而去。(赵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