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京剧票友与影坛奇才:张玉芳的艺术传承
在一个富裕家庭中成长的张玉芳,自幼展现出浓厚的音乐及表演天赋。她的父亲曾是大学教授,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后转行经商。八岁时,她开始学习弹钢琴和跳舞,并在上海徐家汇启明中学期间,跟随声乐老师李梦熊学习声乐,这为她成为一名女高音歌唱家的志愿奠定了基础。在校内,她活跃于多个课外活动,如演讲、唱歌、舞蹈和话剧。
一九五二年四月,当时还在香港德明中学读书的张玉芳,不仅第一个报名泰山影业公司招考新人,而且以最高分被录取。她不仅是电影界的一员,也是一位知名的京剧票友。在卜万苍推荐下,她跟随俞振飞、黄飞然和叶冷竹学习表演艺术及西洋声乐。她在《王宝钏》中的代战公主角色,以及昆曲《春香闹学》的演出,都获得了好评。而在《青春儿女》中,她扮演昆曲《断桥》中的青儿。
除了英语流利之外,张玉芳曾参与校内英语舞台剧,一九五四年,在拍摄美国电影《江湖客》时,被选为唯一能说英语的中国女演员。此后,她继续主 演多部电影,并因其歌舞才能而受到赞誉。一九五七年,其主演电影《曼波女郎》打破香港及东南亚卖座纪录,掀起曼波热潮。
一九五九年十月,张玉芳应美国国家电视台NBC邀请,在节目《丹娜萧剧场》(The Dinah Shore Show)上亮相,为首位在美国电视台表演的中国女演员。她通过这次机会,将自己的人气带到了全美。此后,一直到六零年代初期,其声音深受欢迎,有如“亚洲夜莺”。
此后的岁月里,张玉芳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一 九六一年,由Capitol唱片公司出版了一张收录其十一首代表作的地球专辑——《葛兰之歌》,标志着她成功迈入国际音乐领域。然而,这份荣耀并未阻止她退出娱乐圈专心生活,最终选择回归京剧世界,以梅派神髓著称。二零零二年的某个日子里,她接受了香港电影资料馆关于“旧欢如梦:国泰回顾展”的座谈会邀请,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影坛还是戏台上,或是在国内或海外,只要提到“葛兰”,人们就不能不联想到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缅怀,更是对一种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