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简介:唐玄宗的开创与盛世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称为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至天宝十五载在位,是唐朝最长在位皇帝,也是极盛时期的皇帝。
垂拱元年八月,生于东都洛阳。出生时其父已为帝,其祖母武则天掌权。早年经历了宫廷斗争和政治变动。在他的降临世间前一年,他的伯父被废为庐陵王,其父亲豫王被立为皇帝。
垂拱三年,被封楚王。永昌二年,五岁时,被命令过继予李弘,为香火继承人。在载初二年的七岁时,他开始参与宫中事务。这期间,他目睹了神龙政变,将武则天男宠杀死,并迫使她让位于中宗。
景龙四年,与亲军万骑发展势力。当韦后和安乐公主掌权后,他与太平公主密谋策划,在不告知相王的情况下发动“唐隆”,诛杀韦党,成功夺取政权。他随后被改封平王,并成为殿中监、兼押左右万骑。
太平公主恃功而骄,对他构成威胁,因此矛盾日益加剧。在景云二年的正月,她甚至劝宰相更易太子,但遭宋璟拒绝。此事件加剧了两人的矛盾,最终导致睿宗在景云三年将帝位禅让给他,并改元先天。但仍然掌握着朝政大权,使得双方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在先天元年的六月庚子日申时,他登基称帝,即位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努力励精图治,不断采取措施巩固并发展国家政权。他注意拨乱反正,用贤能之士如姚崇、宋璟等人辅佐自己,从各方面促进国力强盛,最终开创了开元盛世——一段繁荣昌盛的历史时代。但晚年的失误,如重用奸臣和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