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威侯:指挥合纵连横的东周名将
韩宣惠王,即韩康,是战国时期韩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在他公元前337年的统治期间,随着变法派领袖申不害逝世,韩国的改革未能持续。紧接着秦军攻占了韩国重要据点宜阳。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局势动荡不安。公元前326年,魏齐联军在平邑战胜赵军,并占领新城、平邑。此后赵国与韩国联合进攻魏,但在次年的襄陵之战中遭到失败。同年四月,秦昭襄王公开称王,而魏罃为了对抗秦,便拉拢其他诸侯,在巫沙会见了韓康并承认其为王。此后,一系列复杂的外交和军事活动展开,其中包括“五国相王”计划,这是由公孙衍倡导的一场联盟,以抵御强大的秦朝。但最终,在公元前318年的联合进攻中失利。随后,秦朝发起修鱼之战,将韩将领申差俘虏。这一系列事件迫使韓宣惠王重新考虑政策,并最终采纳了一项策略,即通过张仪向秦求和,以换取名城,同时准备好兵器与秦军共同南征楚国,这被视为一种以小博大、损失换取更多利益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