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昭王十七年、韩僖王六年,韩国的成阳君主张屈服于秦,被魏昭王拒绝。成阳君不为所动,决定与东周国君一起前往秦国朝见秦昭王。出发前,他向大良造白起和左更司马错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当成阳君与东周国君来到秦国时,他们被接见了。在会面中,成阳君表达了韩国愿意屈服求和的意愿,并提出献上武遂二百里土地作为保证。他的提议得到了秦昭王的同意,从此韩国与秦国结成了媾和关系。
然而,在这次外交活动之后不久,公仲侈去世。这位重臣生前曾经是促进两國友好关系的人物之一,他死后,其子韩珉继续其父亲的事业。在公仲侈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89年,韩珉带着武遂二百里的土地再次前往秦国,与秦昭王进行了新的谈判,最终成功地维持了两國之间的和平。
通过这些外交手段,不仅保全了韩国内部的稳定,还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国家灭亡的大战。尽管如此,这段历史也反映出那时候各诸侯 国间相互之间不断争斗的情景,以及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的各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