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株洲教育科研网彭木根如何让小基站吞下5G大容量

0

在彭木根看来,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都选择成为“码农”,那我们国家的通信领域科技创新将由谁来进行?每当被问及职业选择时,他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回答。作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和教授的他,在博士毕业时,同学们大多去了外企,而他则选择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自2000年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以来,彭木根致力于人口密集区域的移动通信系统精巧基站和智能无线组网研究。他曾多次走出人迹稀少之路,并因而取得了许多成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密集无线网络技术成为国际主流、改变世界通信格局做出了贡献。在日前,他被授予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放弃求职,踏上通信科研之路1996年,彭木根考入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然而,他并未满足于只是一名编程人员。“就算把编程语言掌握得再熟练,我也是被动地应用已有成果,无法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他说。这时,一篇关于我国提出的自己的3G标准(TD-SCDMA)的新闻报道吸引了他的注意。TD-SCDMA是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国际上广泛接受并认可的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也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列为第3代移动通信规范之一。

本科毕业后,彭木根决定跨专业考研,并报考北邮移动通信专业。在等待考研结果期间,他也尝试找工作,但最终决定放弃到手的offer,以继续深造。他涉入深水区,从2001年起率先开展TD-SCDMA组网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对单小区和多小区容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这些研究成果让他一鸣惊人。

博士毕业后,由于国内外缺乏对TD-SCDMA阐述清晰且全面系统的专著,这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所以彭木根结合产业需求,将相关研究成果撰写并出版了《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这本书现在仍然被称为“我国3G产业宝典”。

补齐短板,再次获得机会2012年,他主导的一项科研项目申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不过,在答辩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在国际化方面存在不足,因此2013年决定暂别国内工作,与美国普利斯顿大学教授文森特·珀尔合作学习。此经历不仅帮助他提高了学术水平,还使他的论文在5G及后5G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使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发现痛点转化成果走出国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彭木根思考如何解决热点区域无线网络问题。针对这一挑战,他构建了一套分层异构协同网络解决方案,并推出了灵巧小基站产品,这些产品能节省安装空间,同时实现绿色部署。此类产品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巴西世界杯、索契冬奥会等体育场馆使用该产品。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彭木根总是心怀感激,不仅感谢幸运,更感激那些能够支持他的团队伙伴。(马爱平)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