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李必、高力士、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纷纷登场,观众为剧情、道具、演技、化妆叫好的同时,也好好学了把历史课。李必的原型是李泌,此人确实是唐朝一个运筹帷幄、能文能武之人。在“安史之乱”之前,李泌已经辞官归乡,但为了辅佐太子李亨,他选择重新复出。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因为正是在他复出的谋划和计策下,唐肃宗才最终平定了这场动荡的内战。
据说,李泌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他七岁就开始学习文字,并且在幼年时期便展现出了对黄老列庄学说的深刻理解,这让他获得了“神童”的美誉。他的才华和智慧很快被唐玄宗发现,当他在开元十六年(728年)受到召见后,不久便成为朝中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得到张说和张九龄的赏识,还赢得了韦虚心和张廷珪的尊重。
然而,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而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面对这一巨大的挑战,肃宗派人四处寻找能够辅佐他的高级顾问,最终找到的是那位隐居山林的 李泌。当时的情景可谓是紧要关头:一边有叛军威胁着中央政权,一边有外患压迫着国门。而就在这个时候,只有那位白衣宰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名——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建议,使得整个局势发生了逆转。
虽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继续以客人的身份参与政治决策,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即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之道。在肃、代两朝中,他多次拒绝担任宰相职务,最终选择远离尘嚣,将自己隐匿于衡山,那里风景秀丽而又寂静。此举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其罕见且难以理解的事情,因为功名富贵似乎总是在身旁轻轻呼唤,却又被这位白衣宰相所视若敝屣。
贞元五年的春天,当大地初放绿意的时候,这位曾经影响过帝国命运的人生离开了我们。他去世的时候享年68岁,被追赠为太子太傅,并获得特别厚重的葬礼仪式。而直到康熙六十一年的秋天,当人们回首往昔,再次仰望星空,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或共同度过艰难时光的人们,都将他的名字记入史册,从祀历代帝王庙。这是一个怎样的荣耀啊?只因那些被遗忘的人们,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股力量,一种精神,一种永恒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