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所以不轻易杀功臣,就如同一位慈父手中握着生与死的权杖,却在心底珍藏着千万个感恩的心。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属于关陇集团。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势力,其成员在朝中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地位。因此,唐朝立国后,李虎被尊为唐太祖,而李渊则是唐高祖。
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在太子年幼时起兵,并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他多次在山东河北地区作战,有胜有败,但他还是一个会打仗的猛将。在历史上,李孝恭被认为是战功最高的人,他曾经率领军队攻占三十余州,并平定江南等地,被誉为军神。
然而,即便国家由这些武勋打下,他们的兵权和核心力量仍然掌控在皇室手中。即使这些功臣能力再大,他们也只是帮助皇室打工,最大的股权还在皇室人手里,因此他们永远翻不了身。
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开元前,一直实行的是亲王们一到成年就被派到外地做刺史,以增强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力的制度。而这种做法跟统兵和调兵权是分离有关,这样即便宗室成员可以掌兵,也无法威胁到皇权。
虽然这种制度可以让宗室或功臣们有兵权而无法威胁皇权,但没有了异姓的功高震主,也会出现自家人的功高盖主,比如秦王李世民,他因为平定刘武周、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后的卓越贡献,被封“天策上将”,这样的情况严重威胁到了太子的位置。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再次修改制度,使得亲王不得出京,只能软禁于十王宅。这体现了除了本身制度之外,帝王自身开阔胸襟也有重要作用,如同当初的大秦帝国,不少帝王都不会如此宽容对待自己的部下。但正因如此,大秦崩溃;而随着时间流转,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其教训,最终形成了更加包容并且稳定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