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成功逼宫,史称“玄武门之变”。他不仅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还迫使父亲高祖即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取年号贞观。李世民之所以能逼宫成功,关键在于他手下的精兵悍将们的精密计划。在他们的帮助下,一举除掉了两位竞争对手,最终自己登上了皇帝宝座。
实际上,父子间的关系与普通百姓家庭不同。在君主制下,只有君臣关系,没有其他一系列复杂的人际网络。因此,对于被逼宫的父亲来说,即便是儿子,也首先是臣子的角色。而且,在政敌之间,他们所处的是竞争者的位置,因此对于这场变故,父亲也无力改变。
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功高盖主者李世民,以及他的军队。如果父亲能够顺从让位,那么可能还能获得“文王之明”的美誉。但如果执迷不悟,那么即便放过他,他的手下谋士将军是否能容忍?既然能够除去亲兄弟,那何况父子?
面对这种情况,无疑会感到悲哀。不过,说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生孩子”,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当时退位后的李渊确实没有必要再介意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的儿子已经成为了一代明君,大唐帝国繁荣昌盛,而自己的地位早已被安置好。
至于说“一心只顾生孩子”,这是一个夸张的情形。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岁数和出生的时间显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此,可以总结为,所谓的一心生孩子,其实更多反映的是当时作为太上皇后来的生活状态——闲散、浮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