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皇帝,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以其文治武功著称于世。赵恒出生于开封府第,是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赵德昌,后改名元休、元侃。幼时英俊聪慧,与诸王嬉戏时喜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太平兴国八年被授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并改名为赵元休。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更名为赵恒。在位期间,他任用李沆等人为宰相,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对外修建长城抵御辽族入侵,对内减轻人民负担,使得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被誉为“咸平之治”。
景德元年(1004年),辽朝大军南侵至澶州城下,而宋真宗在寇准的劝导下亲征,将辽军击败并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一和解不仅维护了北宋的领土完整,也标志着两国边境关系的一段稳定时期。
然而,在晚年的统治中,由于受到宰相王钦若等人的影响,他沉迷于天书符瑞之说,并且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这些都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内忧外患的问题日益严重。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其子仁宗继位。他在位二十五载,其政绩与评价颇多争议,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无疑是北宋重要的一环。在文学方面,他有诗词作品,如《励学篇》、《劝学诗》,并擅长书法,有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鼓励读书科举,为后世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