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高祖武德九年的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一场史称“玄武门之变”的政变。在这次事件中,李世民不仅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包括李元吉和李建成,还逼迫父亲高祖即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作贞观。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手下那些精兵悍将,他们经过精密计划,一举除掉了二人的生命,从而使得李世民成为皇帝。
实际上,在君主制下,父子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君臣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这意味着对于李渊来说,无论他的儿子们相互间如何争斗,最终他们都只是他的臣子。在这个角度看来,对于政敌关系中的兄弟,这种冲突是无法避免且难以掌控的。
除了政治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李世民个人功绩卓著,同时拥有强大的支持者基础。他所领导的大批精兵悍将若能顺利接受退位,那么即便有可能获得“文王之明”的美誉,但如果反对者坚持不懈,那么甚至连亲生骨肉也难保无恙。因此,当面对这种局势时,退位成了最安全选择。
尽管如此,有人仍然认为李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生孩子。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当他退位后,即公元627年,他已经61岁老迈,不再需要过多关注政治纷争。而且,他所拥有的22个儿子的成长,也逐渐让出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当然,这种说法更多地体现的是他之后悠闲舒适的生活状态,而非真正忽视了社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