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的变局中,成功逼宫而登基成为唐太宗。他的这一举措,得益于他手下那些忠诚的将领们精心策划和执行。一方面,李世民所处的皇家与普通百姓家庭相比,其家族关系复杂且受到君主制影响,使父子之间先是君臣关系,再是父子。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对于李渊来说,他无法控制这场政变,因为这涉及到权力继承和兄弟间的政敌关系。
此外,李世民不仅功高盖主,而且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这让他在权力斗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如果李渊能够顺从并禅让帝位,他或许能获得“文王之明”的美誉。但如果坚持己见,那么即便有宽容之心,他的手下谋士和将领也难以满足,他们曾帮他除掉了手足,更何况父子?因此,在面对儿子的逼宫时,李渊只能感叹命运。
至于说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生孩子”,这是一个误解。首先,由于退位后无需再关注帝位,因此自然不会过分介意窗外的事。而其次,即使如此,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儿子——那位被后人誉为千古难觅明君的大唐帝国统治者。当时的社会风云变化,以及自己地位早已被排斥,这一切都令他意识到退隐生活更合适。
至于关于“一心只顾生孩子”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到,从627年开始当上太上皇时期起,最小的一孩出生是在630年,而女儿则大多数是在627年之后。这说明尽管确实有更多孩子出生,但这一时间点证明了当时的情况并不支持这种极端观点,而只是简单地表达了作为太上皇后的闲散、浮华生活状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