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陵墓迄今未遭挖掘,但其墓穴屡遭盗窃。昭陵内的《昭陵六骏》浮雕中,“飒露紫”、“拳毛驹”两块被盗至美国,余存西安碑林博物馆。部分宝藏在八国联军侵袭时被国家转移。
网络配图:李世民的昭陵,被誉为“天下名陵”,虽然多次遭盗,但主要是金银器物和细软财宝,许多文物现已陈列于昭陵博物馆中,展示了唐代前期经济文化的繁荣。
延伸阅读:根据《旧唐书》,太宗曾建议以山为葬地,不需大规模建筑坟墓。文德皇后便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葬于昭陵。太宗撰写的碑文表明,他选择不在陵中储存金玉、人马及器皿,是为了减少盗贼对此类珍贵物品的觊觎,使他们失去掠夺之心,从而避免给后人带来麻烦。而虞世南则提出了古往今来的普遍观点:“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并非出于俭薄,而是更像是一种利用自然环境与防范盗匪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