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简介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蒙古族,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
1260年3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为建元中统。在位期间,他重用回回人阿合马,但后来因事件而被杀害。此外,他还多次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和其他国家,但均遭失败。
晚年的他开始酗酒,并且体重迅速增加,最终在病痛中去世,其遗产包括建立了一个跨越亚洲的大帝国,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统治者之一。
虽然他的统治时期充满了挑战和失败,但他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巩固他的权力并改善政府运作。他恢复了宋朝的一些制度,并试图通过行政改革来提高效率和公正性。他还支持艺术和文化发展,并招募了许多学者和诗人进入宫廷。
尽管有其不足之处,但忽必烈留下的遗产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是建立现代版图的一个关键人物,还以其政治智慧、文化贡献以及对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努力而著称。在历史上,他被誉为“世界第一君主”,这主要归功于他在政治上的成功,以及他作为一个伟大领袖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