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朱彝尊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物品

0

我,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以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出生于秀水(今浙江嘉兴市),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并参与纂修《明史》。曾任江南省试官,但因疾病未能完成工作而被罢免归乡。

我的学识渊博,我著述甚丰,其中包括医著《食宪鸿秘》三卷。这部作品是关于食物本草的典籍,现在仍有刊本流传。我擅长作文和考据,同时在诗歌上也有很高造诣,与当时的王士□并称北齐名。我是清初一大词派的开创者,以我为代表的浙派与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在词坛上并立称雄。

经过八年的努力,我于1678年辑成《词综》。这部选集收录了唐、五代、宋、金、元时期660家作者共2250多首诗词,以时代先后为序,并附有作者小传和一些宋元人的评语。在此选集中,有许多优秀作品至今仍不失为中国词学重要选本。我认为好的词应该“醇雅”,避免使用过多“硬语”或“新腔”。

我奉姜夔和张炎为正宗,对他们说:“尽管诗虽然小技,但有的是难以言说的内容,只能依靠声音来表达,那些辞藻微妙,而意境又远离人心善言之于‘离骚’变‘雅’之义,这对那些不得志的人来说,是寄托情感的一种方式。”这种观点在当时非常受欢迎,所以我的作品也有一些寄托着国家兴衰的情感。

然而,我也认为诗和词不同,韩愈所说的欢乐的话难以工整,而苦恼的话容易写得好。但对于词,则不是这样,大多数都是欢快的话,用工则占九十,用悲伤的话则占十一。而且,我认为应该用来宴游嬉戏,用来歌咏太平,这样的学习是不废弃的。

现存我的作品共七卷500多首,其中包括《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茶烟阁体物集》,以及其他两卷。此外,还有几种杂著,如《曝书亭集》,风格清雅疏通,被评价为独出冠时。不过,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只是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好。

我的长调如〔金明池〕中的燕台怀古和申随叔翰林,或〔水调歌头〕中的谒张子房祠,以及〔金缕曲〕中的初夏,都颇具佳绩。而近代评论家周颐将其中一首桂殿秋中的一句作为一代佳构推崇。而另一首卜算子的镇日帘栊,一片垂叶,也受到厉鹗赞誉。但是我过分追求技巧,使得题材变得狭窄,因此有些批评指出其缺乏沉厚之意,不够大雅。如果没有这些局限性,它们可能会成为更完美的文学遗产。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