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种内家拳术,其特点在于以内心意为主导,外形动作则随之而来。与此相对的是外家拳,以外形动作为主,内心意力则从之发挥。
太极拳并非仅仅强调猛烈的力量和冲击,而是注重柔软、圆润、活泼、灵动的状态。在其内在运动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出阴阳和谐共生的一面,即阴能助阳,阳亦能辅助阴。这种多用意念少用力,以意念为中心的练习方式,是太极拳最核心的特征。
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我认为是在杨露禅之后逐渐形成,并且后来各家武学开始向着太极理论靠拢,最终形成了今日我们所见到的太极拳理论与实践。
按照吴式太极拳的原则,练习者应当将意念引领动作,每一个举手投足都应由内而外,不要一味地依赖肌肉力量,因为这样做就偏离了真正的太極技艺。通过练习,可以提高皮肤感受能力以及协调体內與體外氣力的平衡。如果只想着主动攻击,而不是理解对方和自己之间的合拍,那么这并不符合太極精神。
在进行技术战术时,要学会与对方配合,与其呼应,就像自己练习时也需设想有敌人存在一样,要注意身体内部三合(身心合一)和身体表面的三合(周围环境与自身)的协调,以及圆转自如伺机行动。这就是阴阳相融的一个完美运动形式,它不追求直接进攻,而是顺势化解遇到的力量,让身体如同水一般随波逐流,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能够自如地应对。
因此,在学习和实践 太極 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阴阳哲学,然后根据这一哲学指导自己的修炼过程。无论大还是小,每个部位都有它独特的小型阴阳平衡,这样的运动应该像水一样,无边界地适应每一种情况——这正是区别于其他门派武术的地方,如直线突袭等。而我們則以“彼不動我也不動;彼微動我先行”為訓練方向,使得意识成为训练重点,同时提升感觉敏锐度。这種練習法旨在順應對方而非強迫對方,這就是走化制敵的一種技術運用方式。
現今社會上,有些人將“太極操”這個稱呼使用於描述某些運動,但根據我的認識,這主要集中於表面的姿態與腰腿功夫,没有达到真正的心灵层次。而真正在乎內涵的人,则会致力於培养內在運動,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准备并结合实际情况去运用这些知识及技能才可能获得成功。此类活动不会简单重复机械性动作,也不会过分追求速度或强度,更不会忽视整个过程中的细节处理,这便是区别于他门武术技巧所显示出的特色之一:中正安舒、缓慢松静、高效率圆润自如、轻松使用敌人的力量、大智若愚,用柔克刚,用静制动,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最优效果,从而使得整个体验更加自然而然,便如同天赐一般回归本真状态。一句话总结:沉稳活灵畅通,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既可享受又能提升个人素质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