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武术的众多拳术中,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哲学和实践而闻名于世。它强调顺应自然,追求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在练功时,古代武术家会考虑到时间、气候、地形以及方向,从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中吸取能量,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点与道教中的“采气”修炼相似。
太极擒拿九式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通过动态教学来教授这些技巧。每个招式都有其独特之处:
周郎折箭
擒打逆拿
走马回头
高采仙果
肘推折腕
封领转拿
捋扣勾肘
高探臂拿
含胸托肘
太极十三字行功口诀则是练习者的必备指南:
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搭手开挤掌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这段口诀深刻体现了太极拳的精髓,即在不同的平面或空间内划出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圆。这种运动方式避免直线和角度,使得力量更加柔韧且难以预测。这也是为什么高级太极师傅会强调螺旋动作并形成所谓螺旋力的原因。
陈鑫在《太極拳經譜》中提到:“至疾至迅”,即速度最快,最为迅速,“缠绕回环”,描述的是圆圈不断变化但又无始无终的情景。“离形得似”,意味着达到一种既非完全呈现,又不失真实本质状态;“何非月圆”,比喻完美无瑕;“精練已極”,表达了对练习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最后,“越小小到没圈时應歸”,即当轮廓变得非常微小甚至消失的时候,也应该返回到真正的太极原理——神妙不可言。
总之,当一个人练到了化境,那么他所掌握的是一种既包含又超越所有轮廓的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让你感到威胁却又无法捉摸的手法,这就是传说中的“势不可当”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