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振君:豫剧花旦,河南戏曲之星
在豫剧的舞台上,如同牡丹绽放,她独具一格。桑振君,1928年12月27日出生,是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一,也是豫剧旦角“三鼎甲”中的重要人物。她以《对绣鞋》、《打金枝》、《白莲花》等作品闻名于世。
罗云这样评价她的唱腔:“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的越调唱腔设计就有不少地方借鉴了桑振君的唱腔。”2000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从艺66周年暨桑派艺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那时有关领导和专家评说她是“久负盛名、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艺术家,是和陈素真、常香玉齐名的豫剧大师”。
作为一位深受尊敬的老艺术家,她与许多老艺术家的感情极为深厚。她曾经驱车千里去看望她的老姐妹申凤梅,并且与陈素真亲如同胞姐妹。即便到了75岁高龄,她仍然不顾身体状况,往来于邯郸、许昌间,为青年演员指导排练《桃花庵》和《秦雪梅观文》。
2004年春节时,76岁高龄的她还是被邀请担任梨园春擂主大奖赛总决赛首席专家评委。这份地位,在西华县民间至今依旧享有盛誉,一张她的音像碟子能卖得飞快,因为西华人对桑派艺术有着浓厚的情感。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对绣鞋》、《桃花庵》、《秦雪梅观文》、《打金枝》、《下陈州》,以及其他多部杰出的作品。在走上舞台后,她始终追求创新,不甘于墨守成规。她创造了偷、闪、滑、抢四种独特技巧,被认为是豫剧唱腔的一绝。这种技巧给人以委婉细腻、高雅优美,让人神往并产生强烈审美体验。
20世纪40年代,由于其卓越表现,当地群众给予她“12万”的称号,即一场戏值12万。这份声誉甚至影响到民间流传:“少串一趟亲,也要看看桑振君”。几十年的努力,使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1956年的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中,她因在《白莲花》的扮演中获得了一等奖及二等奖。此外,还曾两次为主席演出《打金枝》,展现了其非凡才华。而1964年,她前往河北东风 豫剧团担任教师兼唱腔设计,从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将“桑派”文化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