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里,吴小如1932年随着父母的迁徙步入了北平的历史长廊。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私立汇文一小和育英小学度过,那些日子里,他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在抗战爆发前夕,他转入了天津南开中学,这段经历让他对历史有了一种深刻的认识。
随着时间的流逝,吴小如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先后考入了工商学院商科会计财政系,并在那里获得了教育的磨砺。1945年的胜利给他带来了新的机会,他重新踏上了大学的道路,进入了燕京大学文学院。然而,这段学习经历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他很快转投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从这里开始,他正式成为了一个学者。
1951年至1952年的调整期间,吴小如留下北大的足迹,在天津津沽大学担任教员,再次回到燕京大学国文系担任助教。在这段时间里,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对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等课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
1980年的晋升为教授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1991年的退休则是向社会贡献的一份礼物。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参与九三学社,并成为了一名作家协会会员、楹联学会顾问、《燕京学报》常务编委之一。
吴小如是一位多产之士,其著作包括《中国小说讲话及》、《古典小说漫稿》以及与人合撰的《小说论稿合集》,这些作品不仅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情况,也展示了作者对于不同类型的小说所持有的见解和批评能力。此外,《台下人语》、《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和《吴小如戏曲文录》(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文化著作奖)等作品同样展现出他的戏曲研究水平。而诗词领域中的《诗词札丛》、《古典诗歌习作与欣赏》、《古典诗文述略》等专著,则证明了他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一种深刻理解和热爱。
此外,还有一系列综合类书籍,如《读书丛札》,以及工具性强且受欢迎程度较高的《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这些都体现出他的广泛兴趣和对知识传承的渴望。此外近年来的出版品,如《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莎斋笔记》、《今昔文存》等,不断丰富着人们对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心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