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贯,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元代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婺州浦江(今属兰溪横溪),博学多通,在经史、百氏、数术、方技等领域都有所涉猎。柳贯官至翰林待制,并担任国史院编修官,对朝廷大典的论定颇具影响力。
在文坛上,他以古硬奇逸的诗风闻名,有“文场之帅,士林之雄”的美誉。他的门生宋濂曾称赞他:“读书博闻强记,无不通贯”,并受益匪浅。
柳贯的著作包括《金石竹帛遗文》、《近思录广辑》、《字系》、《柳待制文集》等,其中《山桥》一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他对江西诗派有崇拜之情,但也表达了对神奇与险绝的一些不满。在他的散文中,以议论为主,事详而词核见称于时。他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坛现象也有深刻的批判,如指责“缘饰浅末”、“猎取名爵”。
柳贯晚年致力于收徒授学,沉潜理学,最终病逝于大都(今北京)。尽管官职仅止五品,但在文化界影响甚大,被尊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