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蒲生,京剧史上的四大名旦之一,他的名字与这门艺术紧密相连。自幼在舅父的带领下,频繁走进剧场,这不仅是一次次对美好的艺术形式的沉浸,也是他心灵深处对于京剧文化的一种无限向往。在上初中的时候,他迷上了中戏校学生的演出,每逢周日白天,都会赶到大众剧场欣赏他们的实习演出。他没有间断地去看,一如既往,就像对待一份珍贵的人生财富一样,不肯放过任何一次机会。每当他观看一场戏时,都会精心记录下来,看戏时间、票根和戏单,他把这些珍贵资料收集得越来越全,就像一个饱满的心灵仓库。
刘长瑜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实习演出的经历,但杨蒲生总能指出其中的小误差,并以宝贵的戏单为证来纠正那些细节。这份资料如此全面,以至于连中戏档案库都难以比拟,有人甚至愿意以高价购买,但杨蒲生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没有卖掉半点。他将这份宝贵之物赠给了中戏校,在2001年的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上,无偿奉献,这份敬业精神感动了所有人。
在2012年,杨蒲生又慷慨地将自1951年至1966年间自己亲眼所见的大型院团演出的戲單,无偿捐赠给首都图书馆。首图从中精选了几百件珍贵文献,将其编纂成《菊苑留痕》巨册。这两部作品填补了建国后缺失的历史遗迹,为京剧事业贡献了一分力量,同时也展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即使面对金钱诱惑,也能保持清醒和坚定。
此外,与穆守荫合作撰写《老三届与园丁》,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戏校前几届学生和他们老师们故事,该书深受喜爱。此外,他们还以“苏武”为笔名,在多个知名刊物发表文章,如《戲曲電影報》、《梨園週刊》,论及京劇藝術,对於這個領域有著深厚的地位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