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梅兰芳的三位老婆朱永康的京剧探索

0

自幼对京剧产生浓厚兴趣,10岁便踏上舞台,尤其钟爱黄桂秋先生那著名的唱腔技巧。1956年,他正式成为黄先生的门生,坚持跟随老师22年,不仅掌握了黄派艺术的精髓,还深受黄先生的悉心教导。在这个过程中,朱永康开始反思:“其实一开始,当时旦角戏本应是为男演员量身打造,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女老生、女花脸,而戏校却不招募男旦呢?我选择学习男旦,是因为我的音色与这一行当天然契合,我认为在这一问题上,专业应该互相支持。”同时,他也坚信:“只有真正懂得如何运用嗓子的男旦才能完美地诠释黄派戏,因为男旦的声音宽广而亮丽。”

朱先生平日里常常在家中自己拉胡琴吊嗓子,同时利用宝贵时间致力于写作。他撰写了《黄桂秋舞台艺术》等著作,并且在1989年3月完成了《黄桂秋老师和他的黄派艺术》,以及1996年8月与毕谷云合作完成的《徐碧云老师的舞台生涯》。这两部作品详尽介绍了京剧旦角中的黄派及徐派艺术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被收入《京剧谈往录》的“三编;四编”。

业余时光,他经常参与票友团体表演,如 黄派经典如《玉堂春》、《王宝钏》、《春秋配》、《别宫祭江》、《蝴蝶媒》和《双官诰》,晚年的他仍能以高超技艺演绎大段二黄腔,如非凡之处莫过于在演出之前喝酒,以模仿师父那样的“酒嗓子”。朱永康学着师父,这种独特习惯也成为了他表演前的必备环节。

此外,朱先生对于音乐理论也有着深刻研究,在晚年,他还专注于谱曲工作,对歌曲如《春秋配》、《别宫祭江》的音乐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而1993年的远赴美国讲学授课,也使得他有机会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并通过合作票演麒派名剧《斩经堂》,饰演吴汉之妻王兰英,这次表演赢得了海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