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生活在闭塞的山区,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中学时开始自己摆弄一些乐器,如二胡、口琴、笛子等,慢慢也摸到了一些音乐的窍门。“我当时喜欢做竹笛,下放时还喜欢抓蛇,抓住后把蛇皮剥下来蒙胡琴。”“”期间各地都在演“样板戏”,岳西剧团因此要扩大招生,“我几乎是被他们抓来的。”当时徐志远学习成绩很好,一心想着考大学,家里也反对他从艺。虽然不是自己的选择,徐志远最终还是“歪打误撞”地进入了剧团,成了一名鼓手。
为了团里表演的需要,他开始尝试作曲没想到写出来的唱段和歌曲很受演员们欢迎,这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21岁,他就可以写出小戏,作曲、配器、指挥都能独立完成。恢复高考后,他考大学的想法又开始萌动了。1981年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招生竞争非常激烈,只有华东地区8个名额。他通过层层考试,在安徽唯一被录取学生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何占豪刘如曾教授等。在那里他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不是为自己,而是想把中国音乐搞好。
毕业后,他放弃留校机会回到岳西走上专业黄梅戏作曲道路。1991年推出的舞台剧《红楼梦》是他参与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当时为《红楼梦》作曲时,他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其有时代感,与时俱进。在音乐上吸收了一些电声音乐,还吸收了一些淮剧元素,把宝玉在黛玉棺材前的心理活动层层揭示出来。他说:“这里突然张弛和停顿是一个复杂过程,我用‘形散神不散’原则来打造。”这部戏剧获得较高评价,并因此获得文化部第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
而1998年创作并引起轰动的《秋千架》,证明了他有超强实力,将其他音乐元素融入黄梅戏中。他发挥黄梅戲抒情特点,并借鉴西洋歌剧百老汇艺术特色,为当代戏曲注入娱乐喜剧性。这成了中国地方戲与音樂劇结合的一个試驗,以為當代戲劇創作者提供新的靈感。而《秋千架》成了中國地方戲與音樂劇結合的一個「試驗」,並且成為黃梅戲界「前衛」的代表,被看為「很好的叛徒,也是一個好繼承者」。
同时他进行学术研究,其主要论著论文编著有:《黄梅戲通論》音樂章節、《試論程長庚對京劇音樂貢獻——兼及皮黃腔在安徽合流》、《黃梅戲角色的音色造型》等,并担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责任编辑岳西高腔分支主编。他认为:“黃梅文化是吳楚文化質朴文化青春文化通俗文化經典是它寶貴財富,但是要想發展就不能僅僅依賴於經典劇目現在多元時代藝術需要個性地方性更要更多嘗試更多跋涉。”
其主要作品包括:舞台劇《紅樓夢》、《秋千架》()、影片《徽商情緣》()、電視劇《貂蝉》()以及兒童樂園秀如同花開一朵一般綻放美麗,《男子漢行動》()。歷史榮譽包括:單項獎得主—文華獎()、中國文聯第八屆中國話劇節優秀音樂創作者獎();集體獎—五個一工程獎(兩次),國家文華大獎國家廣電總局華表獎飛天賞。此外還獲得過多個學術成果肯定,如專業技術博士學位,並且成為全國知名導師之一,以其卓越才能和對傳統藝術深厚熱愛聞名遐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