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心辉:四川军阀与大炮的传奇》
在中国近代史上,四川军阀中有一个著名的人物——赖心辉。他的名字经常和“大炮”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以善用炮兵而闻名。以下是对赖心辉的一生简介:
早年生活
1886年,赖心辉出生在四川省三台县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自幼接受私塾教育后,在曾伯和的门下深造,后来被保送到云南讲武堂学习。1911年的武昌起义后,他参加了云南军政府成立,并随刘存厚入川支援四川起义。
军事生涯
1912年4月,刘存厚在四川招募新兵成立四川陆军第四镇,赖心辉任炮兵标统。在此后的护国战争中,他因功升任炮兵第二团团长。
1917年7月,在成都巷战中,他指挥40多门大炮轰击皇城,大放异彩,从此被誉为“赖大炮”。同年11月21日,被北洋政府授予三等文虎章;1918年1月,又被授予陆军少将衔。
1920年代初期,熊克武和刘湘联合驱逐滇黔军出川,为奖励赖的心辉旅抢先进占成都的功劳,将什邡、金堂、广汉、德阳等县划作其防区。在这一时期内,赖心辉又一次展现了他的能力,被任命为副总指挥,但他野心勃勃,不满足于这个位置,最终推举第三军軍長劉成勛為省長兼總司令,以答謝他的支持,並且获得了一些实权。
1923年的春天,当杨森重占重庆时,熊克武和刘成勋联合收复成都,而赖部则是第一个进入城中的部队。同一年6月,由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命令任命熊克武为讨贼軍司令官、刘成勋为「討賊」軍總司令官,而将前敵總指揮一职交给了頼信輝。此时,他所領導的六個旅、一個砲兵團勢力達一萬餘人,並計劃從泸州、乐山、宜宾攻打重庆侧背,同时自率主攻资中、内江一线。但由于临阵换帅,加之内部矛盾导致战斗失利,最终无法继续追击敌人,一路败退至内江及资中地区。
政治生涯
1924年2月,由於對北京政府表示支持,被任命為四川陸軍第一師師長兼邊防軍司令;9月10日,被授正威將軍銜。而到了1925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後,由於吴佩孚下台,其後段祺瑞執政時(2月7日),賴信輝被委為四川省長接替邓锡侯。但隨後不久,因杨森发动统一之战首先攻打他所在地沱江地区,使得他感到孤立无援,无奈之下发出求救电报给其他各方势力。当时杨森的前敌总指挥黄毓成为他在云南讲武堂的老朋友,却也未能得到有效帮助,最终只能自己承受压力。这段时间里,虽然担任过重要职位,但实际控制区域逐渐缩小,与其他势力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最终失去了实权,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崩溃。
个人生活
然而,即便如此,对于那些曾经拥有过的人们来说,对他们的情感依然留有痕迹。一份关于儿女亲家关系的事迹显示出,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历史人物,也有一份温情脆弱的一面。而最终,在1942年的某个时候,因为健康问题严重,其皮夹里只剩最后一点法币,那是一元钱,让我们联想到了这位曾经如雷贯耳的大人物,如今竟然落魄至此,看着自己的财富荡尽,只剩下记忆与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