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历史的长河里,朱家溍是金石学与文物收藏的杰出人物,他不仅承袭了父亲朱文钧在故宫博物院的遗志,也继承了他对京剧艺术深厚的情感。从1941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到后来的故宫博物院工作,朱家溍一直紧跟着文化与艺术的脚步。
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家溍仍旧在故宫工作,并且担任过副研究员、兼课教师以及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顾问。1983年,他升为研究员,这一职位让他有机会更深入地参与到各种学术活动中去。他曾被北大哲学系邀请,为美国研究人员指导博士论文,同时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旅游学院以及香港大学讲授课程。
1988年12月,朱家溍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份荣誉再次证明了他的专业能力和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在此期间,他还担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昆剧研究会理事等多个职务,以及圆明园学会理事和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顾问。此外,他还是九三学社文教委员会委员,是1956年加入该组织的一个成员。
京剧对于朱家溍而言,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更是一个深厚知识积累的地方。他早年曾跟随杨小楼先生学习戏曲表演,在杨小楼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会上,尽管已是73岁高龄,但他依然以彩墨登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传承杨派之神,并为人们展示了一番精湛绝伦的手法。
1995至2000年的岁月里,即便到了80岁高龄,朱家溍依然坚持扮演昆剧《单刀会》、《浣沙记》、《鸣凤记》、《铁冠图》、《卸甲封王》,以及京剧《连环套》、《湘江会》的武戏作品,以其扎实功底和非凡活力赢得了众人的赞赏。这段经历不仅是对京剧传统的一次崇高致敬,也是对生命热情的一次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