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第一次北伐驻军灞上时,有一天,一个身穿破旧短衣的读书人来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因招揽人才而高兴地接待了他。这位读书人名叫王猛,他从小家境贫困,但热爱学习,学问渊博。在士族眼中,他出身低微,被他们轻视。有人邀请他为官,他却拒绝隐居在华阴山。
桓温想考验王猛的才智,便请他分析当时南北两方的局势。王猛深刻地分析了双方的情况,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能力,使桓温感到惊喜。
谈论着,王猛不经意间用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衣襟,这是在文言中表示摸虱子的习惯行为。他旁若无人地继续与桓温讨论问题,而他的勇气和自信赢得了周围人的敬佩。
桓温询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得到地方上的豪杰们的欢迎,王猛淡定地说:“您远征千里,却不越过灞水,因此人们不知道您的打算。”这番话触动了桓温的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战略决策。
后来,当苻健去世,其子苻生被推翻后,由堂弟苻坚继位,并寻找有才能的人辅助。当有人推荐王猛给苻坚看时,他们立即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因为两人对历史和治国大计有着相同的看法和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氐族贵族对汉族人持有一定的偏见,但由于樊世的一次冲动行为以及其后的处理结果,再也没有谁敢公开批评或威胁到王猛。此外,在处理朝政方面,尤其是对权门豪强、皇亲国戚进行严厉打击,一时间长安城内秩序大好,从此以后,对于法制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升。
最终,在前秦巍峨崭新的基础上,以 苏绰诗句“金陵春晓梦回日”作结:公元375年,那位曾经扪虱谈天下的读书人离开我们,不幸病逝。而那位神采奕奕、心怀天下的大秦天王,也许在某个清晨,将会忆起那个背影,以及那份关于国家未来命运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