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桓温第一次北伐驻军于灞上时,一个穿着破旧短衣的读书人来到军营前求见桓温。这位读书人名叫王猛,从小家境贫困,靠卖畚箕为生,但他热爱学习,学问渊博。尽管关中的士族不屑他的出身,他却毫不介意。
有人曾邀请他做官吏,但他拒绝了。后来,他选择隐居于华阴山。当听闻桓温攻进关中,他特地前往灞上求见桓温。桓温对王猛的才智印象深刻,便请他谈论当世之事。
王猛分析南北双方的军事形势,不仅精辟而且细致无遗,使桓温大为惊叹。在与桓温交谈时,王猛一边说,一边用手摸虱子,这让周围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但王猛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可能给他的形象带来的影响。
面对桓温关于地方豪杰不来找他的问题,王猛以一种平和但又深刻的态度回答说:“您虽然远征千里,却未渡过灞水,这让人们难以理解您的打算。”这一点正触及了桓温的心声——他此次北伐主要是为了在东晋朝廷树立自己的威信,而非急切攻下长安,以保全实力。
虽然 桓 温 没有直接回应,但是 他 看 出 王 猛 是 一 位 价 值 归 属 的 人 才,当退兵时,再三邀请王猛南下,并赠予高官。然而 王 猛 拒 绝 了 这 次 邀 请,最终 返回 华 阴 山。
随后,在苻健即位后,由于推荐而被召至前秦宫廷,与苻坚相遇,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政治上的共识。苻坚即位称帝,更尊崇王猛,将其提升五次,让其成为自己最得力的臣子。而尽管年纪轻轻、身份低微,但凭借其卓越才能和政治智慧,许多氐族贵族不得不服从他的领导,即使有一些反对者也遭到了严惩。此外,当太后的弟弟强德因酗酒、骚扰民众而被捕处决时,其迅速行动赢得了苻坚赞誉并巩固了法治统治,为国家扫除了恶霸势力,对朝政进行整顿。在多年的治理下,前秦国力日益强盛,最终灭掉了一系列小国,加强了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