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梵语时期,婆罗门教的神话传说被收集并编纂成往世书,这些作品如同印度神话中的璀璨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婆罗门教为了吸收更多民众的信仰,与民间流行的信仰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新婆罗门教,即现在通称的印度教。在印度教中,以毗湿奴、湿婆和梵天为三大主神,分为毗湿奴教、湿婆教和舍格提教三大派。
往世书共有36部,大致可分为18部大往世书和18部小往世书。大往世书包括《梵天往世书》、《莲花往世书》、《毗湿奴往世书》等,而小往世書则不止18部,但内容主题基本一致,都采用史诗式“输洛迦”诗体,用梵语写作。
这些作品不仅包含丰富的神话传说,还掺入了宗教、法律、医学、天文及手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因此也被视为古代印度的一种百科全书式著作。它们详细记录了从世界创造到毁灭,再次创造以及各种摩奴时期的事迹,每一次循环都由三大神——梵天(创造)、毗湿奴(保护)和湿婆(毁灭)共同主宰。
其中,《薄伽梵往世书》是颂扬毗湿奴的大神,其地位仅次于两诗。这个故事讲述了十次化身,其中包括他作为头上长角鱼拯救洪水时代的人类始祖摩奴,以及其他多个角色扮演,他如何以各种形式帮助人类与妖魔之间斗争,从而维持秩序与正义。
此外,还有关于三大主神的地位变化,他们各自显露其能力,被视为最高崇拜对象,有时互换位置反映出婆罗门文化转变成印度文化过程中的变化,同时也展示人们对这三个主要神祇的崇拜方式差异性。在整个吠陀文学体系中,它们通过不断扩充前人的成果,并且承袭他们的风格与技巧,在内容上也有许多重复,如有关天界之战以及沙恭达罗家族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