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在西陲住了老久,与犬戎等异族杂居,其生活状态一直处于和西戎共存的状态。当时周围的戎狄部落,被司马迁记录下来的,大大小小有十几个,包括西戎、犬戎、荡社、亳、芮、彭戏、冀、小虢、大荔、大义渠等。秦靠游牧讨生活,与这些所谓的“夷狄”杂居,说穿了,他本身就是夷狄。
所以《春秋·谷梁传》把秦称为“狄秦”,一口咬定“秦人,夷也”。不同的是,他积极地向中原的中央靠拢,而其他各族却只会一味侵略和掠夺。这种既共处又斗争的复杂关系,使得秦文化风俗打上了浓厚的戎狄烙印。
在文化方面,虽然几乎没有受到诸夏宗法文化影响,却保留了大量母系社会痕迹。在商鞅变法之前,男女无别角色混乱,让到今天都能感受到其开放程度。这正反映出当时民风开放的一面,如同宣太后的私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普遍现象,并未引起轩然大波。
她曾与义渠戎王生下两个儿子,这种情况在当时似乎并未引起重视。而她的言行举止,比如将情夫魏丑夫带入朝堂,对外交官员宣布要情夫陪葬,这些都体现了那时代民风放松到了何种地步。她还以此类话语威胁韩国使者,为救韩国付出巨额银两,这不仅显示出她的权势,还展现了一种性格上的直接而坦率,不顾世俗羞耻。
这背后则隐约透露出一个问题,即古代女性对于爱情和性欲追求自由度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对男性权力的依赖,以及男性对女性身体控制欲望强烈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米兰·昆德拉说,每个女人身上都渴望有一个男人的重量,因为这个观点或许是受到了秦宣太后的启发。但总体来说,她这一生的经历无疑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古代女性身份和性别关系更为复杂多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