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梵语时期,印度神话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往世书中闪耀着光芒。这些传说中的英雄和传奇,被夸张地描绘成超凡脱俗的人物,如同天上地下的一场壮观盛宴。在这段历史里,婆罗门教虽然继续发展,但佛教的兴起改变了局势,使得婆罗门教的地位大减。为了吸引更多信徒,婆罗门开始融合民间信仰,并最终形成了新宗教——印度教。
印度教崇拜多神,但将毗湿奴、湿婆和梵天奉为三大主神。这三大神分别掌管创造、保护和毁灭。梵天被尊为创造之神,但他的实际地位并不高于毗湿奴和湿婆。而毗湿奴则是三大神中地位最高者,他以保护之名化身下凡,二十多次拯救世界与人类。他的功绩包括十次伟大的救赎行动,如化身为头角鱼拯救洪水时代的人类到现在所称的“吉祥天女”。
至于湿婆,他是一位苦行者,以静思获取深奥知识和力量。他有三只眼睛,可以喷射火焰,有时他酗酒,与妻子共舞。在印度,每年都会举办杜尔迦节来纪念这一节日。
往世书把这三大神抬高到绝对高的地位,而其他众多神性如因陀罗、太阳神等都是这三神的辅助者。这反映了当时宗教转变过程中的变化,也表现出人们对于三个主要神性崇拜方式不同的取向。此外,还有吠陀文学和两诗,这些作品收集并扩充前人的成果,同时也承袭了前人的文学风格与创作手法。
除了吠陀文学、两诗以及往世书外,还有佛教与耆那教相关的传说故事。但后者的影响力较小。在印度文化中,这些往世书不仅包含丰富的传说资料,而且还掺杂了宗教学法律医学天文手工艺科学等方面内容,因此它们被视为古代印度百科全书式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