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在周口市参加首届“长青杯”心意拳国际邀请赛暨传统武术比赛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感慨。记得那几天,场面上四把锤如同青龙出水、惊雷炸地,而形象取意的熊形、马形、蛇形则暗藏着机锋。圣门十字莲花拳与乾门八卦拳等稀有拳种的精彩表演,让人不禁赞叹名家高手们的技艺。
这次盛会是《搏击》杂志社与地方政府及武术协会联合举办的一次盛大活动,它展现了政府主办搭台,武协承办唱戏的成功合作模式。这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本次比赛的重视,也是体育文化民族结合的一次典范,是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的事例。
周口心意拳协会团结一致,不懈努力,为赛事取得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本土的心意拳自明末清初山西姬际可创立以来,在河南洛阳马学礼传入后,又经过张志城、李政、张聚等人的传承,最终到达第六代大师买壮图手中。在袁长青和袁凤仪的大力推广下,这门艺术影响力扩展至东南亚乃至世界。而2007年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增添了一份荣耀。
为了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周口心意拳协会高度重视,每个环节都做到了细致安排。从接待工作到宣传推广,他们全力以赴,为参赛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此外,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武术爱好者的参与,其中海外队伍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奔向的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佼佼者——心意拳。
周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为赛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背景。这里曾经是中华文明发祥之地,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这里也是中华武术发源的地方,其中包括22种登记在册的 武术拳种,这些都是展示中国传统武术独特魅力的宝库。
此次国际邀请赛不仅有众多省市自治区以及海外代表团参加,还有近20个稀有拳种共同舞台上的交流,使得本届“长青杯”更加丰富多彩。本次盛会开创性地打破了地域限制,将不同的地区与不同民族之间通过运动相连,同时也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将来更好地推广国粹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此项计划逐步落实,我们相信未来对于心意拳以及其他中国古老武技将拥有更多机会走向世界,与全球共享其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如何使这些宝贵资源既能得到保护又能得到有效利用,以促进体育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