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三重赋税:辽饷、剿饷与练饷,朱祁镇是大明战神的加持之力
在万历四十六年,为了应对辽东的军事需求,户部尚书李汝华提出了新饷计划,每亩土地增加三厘五毫的赋税。此后,又在崇祯四年提高到一分二厘,并包括了关税、盐课及杂项共计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崇祯十年,为民变所需增兵十二万,加征“剿饷”,总数为两百八十万两,直至十三年停止。在崇祯十一年清兵入侵时,杨嗣昌提出征派“练饷”七百三十万两。
这三种加派措施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导致了民穷盗起,最终成为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在清朝初期,即顺治元年,大清国摄政王多尔衮发布了一道令旨,将这些加派都蠲免,但实际上并未完全执行。
尽管如此,这些历史上的税收政策仍然影响着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例如,在光绪十三年的农田中,每甲地主被征收2两8分5毫4丝,不含地方官员私自加派,这已经超过了明初的标准。而且,即使到了清末,这样的税率仍然远高于日本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的水平。这一切都是由那段历史中的复杂政治环境和经济压力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