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三年(1630年),彝族中兴起一股强烈的反抗浪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奢安之乱”,也被称为阿哲起兵。这场起义是由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在四川永宁及贵州水西一带发起的,他们对抗着明朝中央政府,最终波及到黔川全省。正当这场斗争达到高潮时,由朱燮元平定了这次叛乱。
当时,明朝正处于与后金战争紧张的时候,命令水西和永宁两个地区征调士兵前往辽东作战。但是,当这些士兵到达重庆时,却发现没有军饷和军粮,并且被扣留了他们的报酬。四川巡抚徐可求甚至指责这些士兵老弱病残,无力战斗,这激怒了奢崇明,他决定反旗并率领这些士兵攻占重庆,将徐可求杀害,并继续向合江、纳溪和遵义等地扩展势力。
此时,水西土司首领安尧臣去世,其子安位还小,由他的母亲奢社辉摄政,大权落在她手中以及她的兄弟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身上。当听闻奢崇明起事后,他们也举旗响应,并控制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一时间,在整个西南地区,一些土司纷纷加入这一反抗运动。甚至有土司宋万化自称“罗甸王”,占据龙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革命愈发壮大。在天启二年的第二个月,十万人的联军围攻贵阳,但守城官员李橒坚守不屈。在长达十个月的围困之后,只剩下百余人生存下来。而就在这个时候,一支降将队伍收复江安,而另一支部队则击败敌人万余人于牛头镇,最终解除了对新都的地盘控制。随着敌人的撤退,明军重新进入遵义。
然而,不久之后,由于缺乏补给线,被封锁了一百多里的周边区域,或斩樵牧,或焚积聚,使得水西山深林密的地方变得难以生存。在几百天后的某个日子里,当局者感到了绝望,对朱燮元乞降,以结束这场持续已久的大战。此刻,那些曾经英勇反抗的人们终于放下武器投降,“奢安之乱”总算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