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乾隆活了141岁国本之争

0

起因

王氏,慈宁宫宫女,在张居正主政的万历九年(1581年),明神宗往慈宁宫向慈圣皇太后请安。王氏端水让他洗手,他一时兴起,就“宠幸”了王氏,王氏受孕后,太后询问皇帝。皇帝起先不承认是他的作为,太后命人取《内起居注》查看,至此皇帝方勉强承认。后来王氏被封为恭妃,当时宫中称宫女为“都人”,明神宗因此称朱常洛为“都人子”,不喜欢他。

朝臣拥护朱常洛

明朝大臣受到流言影响,纷纷建议尽早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以破除流言。首辅申时行上疏,列举明英宗两岁、明孝宗六岁被立皇太子为例,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是明神宗以长子幼弱为由,将奏折扔在地上,对身边宦官说:“册封贵妃,不是为了东宫。”这加深群臣的不安,大臣们仍然要求册立东宫,并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集体要求册立,并且杜门请辞。

三王并封之礼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明神宗下诏将三位儿子的身份均提升到王爵,但没有决定哪个将成为储君。这一措施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试图否定朱常洛的地位。大臣们指责首辅王锡爵谀帝邀宠,而这一策略最终未能实现。

立常洛为太子

在经历了多年的争议和斗争之后,在沈一贯等人的劝进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终于正式宣布其长子的朱常洵作为继任者,这意味着最终确定了国本。在此之前,一系列事件,如妖书案,以及梃击案,最终导致福王不得不离开京城前往自己的封地。

影响

国本之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揭示出一个帝国内部权力斗争和政治混乱的情况,同时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动荡与衰落。此外,这场冲突还加剧了民间对于腐败和政治无能政府的不满,为更大的社会动荡埋下种籽。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