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平在甲子年创作了《知音图》,这幅画描绘了一位魏良辅,他是昆山腔的改革者,经常来往于鹿城和娄东之间。他的朋友中,有医术高明的人物,如周似虞和赵瞻云,他们不仅擅长曲艺,还能医生。周似虞是常熟人,以医名闻于吴中,他向魏良辅学习曲艺,技艺精湛。钱谦益曾赞他:“既以医游贤士大夫,又时时游少年场,与游人酒人,轻衣骏马,美酒食,列歌从,如承平王孙。”每到中秋夜,他坐在虎丘山上的生公石上唱歌,一声发响,便能让林木飘沓、广场寂静无声。
赵瞻云也是一位技艺超群的人物。他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多次丧偶,但性格孤独好吟诵。在万历年间,被招为文渊阁大学士张野塘的门客。他与王锡爵等人的家班有着深厚的关系,在清代康熙年间仍旧演出不衰。赵瞻云的技术高超,每至“酒酣耳热,曼为长讴”,四座辟易,即使是在满堂的人们,也无法发出声音。
魏良辅在研究昆山腔之前,是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因此他很难以拍曲为业。但正是由于他们都既擅长曲艺又能医,有共同的学养、志趣和艺术见解,所以才常聚集在一起学习拍曲。这也是为什么明清时期许多医学家的乐府之道如此深厚的一种缘故。
事实上,这种结合医学与音乐的情景,在明清时代并不少见。如秦昌遇这样的文学家兼医学家,或许从魏良辅开始,这些来自医学背景的人对昆曲也有所了解或参与。这一传统直到今天依然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