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故事,真的是让人深思。今天,我们要给这个问题带来全新的解读。
想一想,这个问题问得好,它能激发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心中的思考。
历史是一门艺术,不像科学那样,有固定的规则和公式可以遵循,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策略。
强硬或软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有时候需要用力,有时候则需要忍耐。
单纯地追求强硬,那不是盲目吗?
尤其加上“最”字,这不就是在怀疑明朝的存在意义吗?
那么,明朝到底有多么坚强呢?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部落土默特崛起了,他们非常强大;而俺答汗,他对着关闭边境贸易市场的明朝,就开始了战争。镇守宣府和大同的总兵仇鸾,用钱财贿赂俺答汗,只要他不打他那个地方,就可以放手。俺答汗听后,一看只要不战斗就能收到金钱,当然乐于接受。这次,他直接向东直入北直隶府,没有遇到什么阻碍顺利地杀到了北京城下。当时京城将领和官兵听到命令之后,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出城迎敌!将领们脸色都变了,士兵们都颤抖起来。结果只好任由俺答汗在城外放纵 pillage。他在攻城前说:“我若得到银子,你们给我贡品,我会撤军;否则,我每年都会围困你们。”最后,只能派人送去了一笔巨款。这件事情实在太像是做出了一个空前的承诺,即便比澶渊之盟还要差,因为至少澶渊之盟中北宋还有御驾亲征,与对方进行正面交锋。而这一次呢?更显得无力可言。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明朝并非一味坚持使用武力。
至于是否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为坚韧王朝,则完全无法讨论。在朱元璋时代,他派出的使臣被杀害,还有什么办法?没有。而且,当日本使节被杀或扣留时,又怎样表现出来他的力量?也一样没有。
其实,如果我们引用《道德经》第七十六章的话,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如何运用刚柔结合的策略:
老子曾经这样说过:“生也柔弱死也刚猛;草木以此生以此死。此理不可行者,其智之所不能及者远矣。”
因此,“最”强硬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成功,而恰恰相反,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一味追求强硬必然导致失败。这与“高峣易折”的原理相同:高度容易倒塌。实战中的决策与表面的姿态截然不同,一味坚持使用武力必将导致灾难。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刚毅的一代君主。如果真是这样,那它早已不存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