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自少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入仕,他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明成祖即位,他迁太子侍讲,辅佐明仁宗,迁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并兼任兵部尚书。他先后历经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最终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被称为“三杨”。
他以“学行”见长,对待公事极为谨慎,不论是对皇帝还是对亲友,都不轻易提及公务。此外,他还曾多次上书劝阻皇帝的错误决策,比如反对减免岁供而增加征收枣八十万斤的决定,以及反对使用乐队在元旦之际,这些都显示了他的忠诚和智慧。
在处理政治问题时,他总是保持着独立思考,不畏惧权贵,更不会因私欲而偏袒或损害国家利益。在一次事件中,当有人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关部门并课征马驹时,他坚持认为这是重视牲畜而轻视士族,因此力劝皇帝改变计划。
他也曾多次表达对于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百姓生活状况的关切,对于国库空虚与民生困难表示忧虑。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他的高洁品质和深厚文化底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