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曾经形容这本书为“不新的《万历十五年》”,确实,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是一个多面性质的历史时刻。这个时代尽管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它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过去关于明史的描述几乎都强调了“税重民穷”的现象,但黄仁宇认为,这种困境之所以深远,不在于国家赋税过重,而在于法律体系和政府效率问题。自古以来,以道德取代法制的情况到了明代达到顶峰,而黄仁宇撰写《万历十五年的目的,也在于揭示这一观点。
万历年间的重臣,如张居正、戚继光、申时行、海瑞等人,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即便是当时的君主——万历帝,在这种文官集团体制下,只能选择守株待兔式地无为而治。这一体制所带来的惯性悲哀,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强大的制度力量如何阻碍改革与变革。
这些文官为了维护自己的集团利益,对国家武备、科技创新以及商业发展造成了长期停滞。而文官与宦官之间的权力斗争,使得大明王朝走向衰败。在历史长河中,虽然这只是一个平凡的一年,但它蕴藏着许多容易被忽视的小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是前事后果,而且也是未来波澜壮阔的起因之一。
通过对一些关键人物的深入描绘,《万历十五年》展现了这个已经崩溃帝国悲剧命运,揭示了最终导致其消亡的人物和事件。黄仁宇在他的著作中尖锐批判了以道德替代法律的问题,他指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这种做法都是空前的,并且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加剧矛盾。
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在那一年之后,当西方列强正在崛起之际,我们开始意识到中国与西方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当东方世界陷入沉沦之际,那一刻,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历史巨轮转动的声音。